2020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Conference
纽约青年企业家俱乐部&国际领袖基金会“我看到的未来”年会
July 18, 2020
THE FUTURE IN MY VIEW
Join the New York Youth Roundtable and the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Foundation (ILF) New York Chapter for a special annual event reimagined for the digital age. This year’s traditionally in-person gala has transformed into a trendy Zoom gathering where diverse voices converge to discuss the theme, "The Future I See."
Event Details:
-
Date: July 18th
-
Time: 3-hour session
-
Format: Online via Zoom
About the Event: In response to the ongoing global changes, this year's theme, "A Changed Worl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explores the post-COVID future. Are we ready for what comes next? This virtual gathering will feature 17 distinguished speakers and is expected to attract nearly a hundred participants, ranging from industry leaders to bright young students, all coming together to share insights and perspectives.
Key Highlights:
-
Panel 1: "A Changed Worl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When the pandemic began to ravage New York in early March, NYYER took immediate action by organizing fundraisers and donating medical supplies. Now, as New York enters Phase Four, we aim to lead a constructive discussion about the future,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head.
-
Panel 2: "Dialogue Between Generations: Confusion and Enlightenment" - After months of mandatory home confinement,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in viewpoints and lifestyles have emerged. This panel features a unique setup with middle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 sharing their candid thoughts, providing a fresh perspective for the older generation. Moderated by NYYER chairwoman Mrs. Huang Ya-Cun, a mother of three, this session offers a rare opportunity for parents to gain insights in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mindset.
Join us as we delve into these critical discussions, understand industry secrets revealed by leaders, and witness the ideological flourish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re-wave' and 'post-wave' generations.
Don’t miss this opportunity to engage with thought leaders and peers in envisioning and shaping our collective future. Register now to secure your spot in this vital conversation about what lies ahead.
我看到的未来
纽约青年企业家俱乐部(NYYER)与国际领袖基金会(ILF)纽约分会,联合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年会:传统中一年一度的线下盛宴,摇身一变,成了时髦的Zoom云端百家争鸣。
7月18日,一场以“我看到的未来”为主题的大型年会,以线上论坛的形式举行,当天共有17位嘉宾和近百位观众参与。这因时制宜的新颖方式,恰好呼应了本期年会的主题——改变后的世界。Post-COVID的未来,大家准备好了吗?
整整3小时的专家座谈,干货满满:各界领袖们在年会上透露了哪些行业秘密?各派思想百花齐放,他们碰撞出了哪些火花?年轻学生们,从“后浪”的角度,为“前浪”提供了怎样的新颖视角?针对听众们最关心的问题,嘉宾如何解答?
论坛一:改变后的世界:挑战与机遇
3月初疫情开始肆虐纽约,纽约青年企业家俱乐部曾走在抗疫前线,第一时间开展了筹款和医疗物资捐赠。在纽约进入第四阶段的现在,我们希望引导大家积极地思考未来,面对挑战和机遇。围绕这个命题,七位重量级嘉宾与主持人马勇行长一起展开了深入探讨。
“Help New York Against COVID” Donors List
(论坛一嘉宾)
高建军先生认为COVID首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卫生和忧患意识显著提高,网络化也迅速成为主流。莫恒勇先生提出办公模式也将发生巨变:在家办公是否会影响生产力?企业是否还需要租用办公室?员工们是否还有必要为了离公司近而住在大城市?
改变后的世界里,我们如何找到最有潜力的发展领域?李善杰先生结合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建议大家要善用自己的科技知识、长处和资源,认清自己的特长才是当下的首要任务。修成英女士作为在场唯一一位法律专家,建议有志从事法律行业的人重点关注如今最“火”的几大法律事务:纠纷、诉讼与破产。
迷茫和抑郁,是在疫情的阴霾下很多人的共同感受。吴刚先生和初放先生都建议大家要用宏观的历史角度看问题。他们建议此刻正在迷茫的人们,既然结合时代的大背景来做出个人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找到生命的意义并获得尊严与自由。未来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与体制将发生改变,中美未来十年的关系,可以参考以下两个时间节点:1945-1955和1975-1985。同时,奉行”本国利益至上“的美国和俄罗斯会走向内向而不是外向,而中国和欧盟将会走得更开放,创造更多全球化的机会。
压轴发言的王雪磊行长则指出了未来世界的三大趋势(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和两大挑战:工作任务如何远程监督、评价、保证高产高效;网络安全如何保障。他说,虽然眼下中美矛盾加剧,但在美华人们不必悲观。中美关系具有周期性,每十年都有变化,而如今中国崛起的趋势难以阻挡,对在美华人来说同样也是机遇。
嘉宾们还针对听众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回答。不少听众对全球政府总共高达10万亿美元的救市举措心存疑虑:政府干预是否有碍于自由市场经济?救市能起作用吗?是否会留下后遗症?嘉宾们认为,救市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后遗症也肯定会有,比如低利率将长期存在。如今全世界央行都在“放水”,就看哪个国家的经济能率先走上复苏之路。而中国的制度有一定的优势,中国的利率还保持有2-3%利差,中国将仍然是世界经济引擎。
参会的年轻学生们纷纷提出各类问题,比如关心将来专业的选择。身为金融高管的王雪磊先生回答说,现在银行业主张减少招聘金融法律专业的学生,招聘更多有数据分析、客户心理、人工智能、消费行为模式分析 、工程学等背景的员工。“前浪”的管理层们在数据决策上还有很大的欠缺,对数字化的理解较低,这点上很需要“后浪”新鲜血液的支持。
论坛二:前浪与后浪的对话:迷茫与解惑
如果说第一个论坛是“前浪”为“后浪”分享经验的话,第二个论坛则是“后浪“的主场。在疫情中“全员居家”的四个月,也成为了家庭成员们朝夕相处最长的一段时间。最初几天的“蜜月期”过去之后,两代人观念、生活习惯的矛盾开始爆发,无论在自己的领域里多么叱咤风云,但在和孩子的沟通上却一筹莫展。
论坛二一开始就非常独特,邀请到两位初中生及两位大学生作为重要嘉宾代表。身为三个孩子的母亲的纽约青年企业家俱乐部主席黄亚村女士跟孩子们平等对话,引导他们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为家长们提供了解二代的宝贵机会。
(“后浪”代表嘉宾)
第一个话题是富有争议的“虎妈”教育风格,孩子们普遍持不认可态度。Evan说,高压教育是简单直接的方法,但是孩子们失去的很可能比得到的更多。严格的家长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太过框架式的成长模式也会抑制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Max表示,虎妈式教育让孩子们不敢尝试和犯错,但犯错是学习中最重要的过程,越早犯错,就越早学到重要经验。同时,如果父母很严苛,孩子很难对父母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困难和需要。Hudson认为,虎妈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小时候有效,但负面效果会在孩子长大后显现。Sophie很精炼地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孩子和家长直接的关系应该是爱与尊重共存的。”
话题接下来延伸到了孩子们对中国文化中尊老爱幼的习俗的观点。他们普遍认为,中国传统中的“尊重”或“尊老”,更多时候是“服从”。但年轻人认为,得到尊重并不一定是老一辈与生俱来的权利,而是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赢得的。年轻人也并不希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被经济、年龄等因素限定。Hudson提出了一个很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晚辈在家尊重长辈是应该的,但在外面的时候大家应该是平等的。
讨论气氛逐渐热烈,话题也进入了较敏感的领域:身份认同。大部分孩子们认为自己由于文化和成长环境的影响,更融入美国文化。但因为父母,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了一定的连接和认同感。小朋友们也借机对父母强迫他们在周日早上爬起来去中文学校这件事表达了反感。毕竟强扭的瓜不甜,父母们是否应该反思为孩子提供帮助和资源的方式?毕竟,养育子女不是某项“工程”,不能拿着蓝图,分毫不差的施工。无条件的爱才是一切的纽带。
论坛二的下半场则巧妙邀请到几位孩子的父母作嘉宾,由“哈佛女孩”刘亦婷主持。听了孩子们发自肺腑的感言和“吐槽”,家长们有何感想?
(“后浪”代表嘉宾)
家长们直言,孩子们的大胆发言和批判性思考让他们不得不刮目相看。高盛合伙人Rick Li先生说,通过跟孩子的交流,发现他们接触到的信息量非常大,而在大部分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现代社会,让孩子养成独立理性思考的习惯非常重要。黄亚村女士则表示自己在跟孩子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反而学习到了很多东西。Rubiao Song先生提出,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让孩子和父母都受益一生,因为孩子愿意在长长的人生之路上始终和父母保持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孩子们特立独行的方式也引发了一些父母的烦恼。Shuguang Wang先生对两代人价值观的巨大差异表示出些许无奈。但他说,通过多年来与儿子的“斗智斗勇”,发现“少讲理多讲爱”的模式显然比“强制服从”更加有效。
结合当下中美关系的紧张形势,几位父母也对身份认同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黄亚村女士率先表示,无论如何,大家作为华人,是无法与自己的身份剥离的。华裔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成为中美之间的桥梁,缓和矛盾,达成理解。既是为了国家,更是为了大家所爱的人。Shuguang Wang先生和Rubiao Song先生也呼吁大家,要更多地为自己的群体发声,帮助社会渡过难关。而这正是纽约青年企业家俱乐部与国际领袖基金会成立以来一直贯彻的宗旨。
整整三小时的论坛落下帷幕后,听众们都纷纷表示意犹未尽。此次线上年会的大获成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将来,纽约青年企业家俱乐部和国际领袖基金会将继续发扬此次年会的成功经验,探索新颖高效的形式,带来更多有益的活动,促进华裔的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